六氯苯(HCH)对DNA遗传毒性的分子机理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李东昊张晓明孙英
  • 会议时间:2006-05-01
  • 关键词:光谱法 ; 六氯苯 ; 小牛胸腺DNA ; 超螺旋DNA ; 相互作用 ; DNA损伤
  •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北京,100094
  • 母体文献:第一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暨2006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一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暨2006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有机氯类农药由于大多具有"三致"效应和遗传毒性,并且在全球范围的各种环境介质(海洋、土壤等)以及动植物组织器官和人体中广泛存在,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本研究通过紫外与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有机氯农药六氯苯(HCH)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六氯苯(HCH)可以嵌入到小牛胸腺DNA的双链中形成DNA加合物,从而使六氯苯(HCH)的荧光光谱发生变化,使荧光强度增强.通过计算得到在20℃、35℃下小牛胸腺DNA与六氯苯(HCH)相互作用的表观结合常数Ka分别为3.65×103L·mol-1、4.52×102L·mol-1,六氯苯(HCH)在ctDNA分子上的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0.4687和0.3486.通过对热力学函数的计算和分析,得出六氯苯(HCH)分子与ctDNA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其焓变△H<0、熵变△S<0,根据热力学参数与作用力类型的关系可以推断六氯苯(HCH)分子与ctDNA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是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进一步的电泳实验证明六氯苯(HCH)对超螺旋DNA(pBR322DNA)不存在损伤.但当六氯苯(HCH)与重金属Cu2+共存时,对pBR322DNA的损伤程度明显加深.具体机理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