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中45井区岩溶缝洞体系中油气的差异运聚作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王建忠向才富张宝收李艳群韩剑发
  • 会议时间:2009-10-19
  • 关键词:油气藏 ; 碳酸盐岩 ; 差异运聚作用 ; 缝洞体系 ; 塔中地区
  • 作者单位:王建忠,向才富,李艳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试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北京 102249)张宝收,韩剑发(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新疆库尔勒841000)
  • 母体文献:第五届油气成藏机理与油气资源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五届油气成藏机理与油气资源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介质油气运聚机理是油气勘探必须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选择代表性储层介质进行系统油气运聚作用分析,有利于为解决这一关键科学问题提供范例。塔中45井区奥陶系良里塔格组礁滩体储层是典型的岩溶缝洞体系储层,受准同生岩溶、埋藏岩溶、热液岩溶以及断层活动的多重影响,储层连通性变好,物性得以改善。本区原油和天然气性质参数在NE向断层与NW向断层的交汇部位异常高,而随着远离断层交汇部位逐渐降低,并顺构造脊有规律降低,说明断层交汇部位是本区油气的注入点,而油气运移的主输导通道沿本区的鼻状构造展布。这一认识为系统分析岩溶缝洞体系油气运聚机理奠定了地质基础。基于碳酸盐岩岩溶的相关研究成果,建立了岩溶缝洞体系的基本模型。在分析油气在岩溶缝洞体系运聚过程的基础上,认为复杂孔缝洞体系中油气的差异运聚原理是产生这种现象的关键。油气运移过程中总是首先将临近油气充注点的孔隙或缝洞充满后,才能继续向远处运移,并沿油气运移路径顺次充满远处的孔洞缝体系。所形成的油气水分布规律受储层含水程度,储层中能导致油气侧向运移的侧向连通通道、局部缝洞单元与侧向连通通道的关系及其油气溢出点和晚期气侵强度的联合控制。岩溶缝洞体系中油气运聚过程及其所形成的油气分布规律对叠合盆地下构造层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启发,对油气勘探,不仅要通过地球物理的方法识别优质储层发育的部位,还应该尽量描述优质储层的孔洞缝结构,结合油气运移方向和主输导通道的空间展布规律指导油气勘探。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