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5.5"强对流过程诊断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2010年05月05日夜间重庆中部发生一次强对流过程,该过程造成了雷暴、冰雹和大风等强烈天气.本文使用常规资料、雷达观测资料和1°×1°NCEP再分析资料对这次强对流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强对流发生前环流形势为一槽一脊型高压脊位于乌拉尔山,且存在西北-东南走向的闭合中心,乌拉尔山以东是宽广的低压带,低压中心位于贝加尔湖地区北部,低压槽呈西北-东南走向,向南延伸至我国的河套地区,温度场落后气压场.槽后是宽广一致的西北气流,槽前为一致的西南气流,重庆地区在西南气流控制下,有利于暖平流输送,从而在重庆地区形成暖盖,为对流的发展储存能量.700hPa冷空气和850hPa暖舌是产生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700hPa冷空气叠加在850hPa暖舌上,产生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层结.(2)强对流前重庆地区辐射增温较快,通过分析地面有效位能(CAPE)和K指数,发现强对流前大气中存在大量的不稳定能量.(3)850hpa暖式切变和975hpa辐合线的辐合上升运动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是强对流发生的动力触发机制.(4)850hPa至200hPa有较强垂直风切变,特别是低层和高层有较强的垂直切变,中层有微弱的切变,更有利于强对流的发展和维持.另外,在本文中对几个探空测站做比较分析后发现:不稳定能量和中层干空气以及较强的垂直风切变和随高度强烈顺转的风向对强对流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甚或是缺一不可.(5)分析强对流时期高低层的散度,涡度,和垂直速度等动力场发现,低层正涡度和辐合带对应的非常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利于强对流的产生和发展.(6)通过雷达资料分析发现,当VIL值快速增长并大于60kg/m2时刻后的20分钟左右将会出现降水和冰雹;而当VIL值的锐减意味着破坏性大风的开始.所以,VIL的变化对于大风和冰雹的临近预报都有着比较现实的意义.强对流云团移动方向和700hpa引导气流方向相同,这种特征可以对强对流的移动方向的临近预报提供帮助.地形的强迫抬升作用、狭管加速及辐合作用对本次强对流云团的形成、移动、具有较大作用.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