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河口最大浑浊带对入海水沙通量变化的响应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柳润启汪亚平龚文平
  • 会议时间:2014-07-18
  • 关键词:入海水 ; 沙通量 ; 最大浑浊带 ; 分布特征
  • 作者单位:柳润启,汪亚平(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龚文平(中山大学)
  • 母体文献:南海资源环境与海疆权益学术研讨会、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地貌学研讨会暨中国第四纪研究会海岸海洋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海洋地理专业委员会2014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南海资源环境与海疆权益学术研讨会、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地貌学研讨会暨中国第四纪研究会海岸海洋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海洋地理专业委员会2014联合学术年会
  • 会议地点:南宁
  • 主办单位:中国地理学会海洋地理专业委员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X55;TV1
摘要
利用Delft3D模型研究珠江入海水沙通量变化对于最大浑浊带浓度以及分布位置的影响,并探究最大浑浊带的影响因素.模型由潮汐、河流流量驱动.模型的水位、流速、盐度和悬浮沉积物浓度和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通过后,说明模型的结果是可信的.敏感性分析实验用以研究盐水锋和最大浑浊带对于流量和边界悬浮沉积物浓度变化的响应.在减少高要站流量后,伶仃洋内盐水锋明显向上游推进,而盐水锋对于石角和博罗站的流量变化响应不明显.在流量发生变化时,最大浑浊带的空间位置并不发生变化,只有最高浓度会随着流量的较小而减小.比较发现,珠江口最大浑浊带的位置与时空尺度主要受沉积与再悬浮作用、层化作用和潮汐捕获作用的影响.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