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无损检测“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质量控制”课程改革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龙盛蓉张小海
  • 会议时间:2014-10-31
  • 关键词:高等院校 ; 无损检测专业 ; 课程改革 ; 教学质量
  • 作者单位:南昌航空大学无损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西南昌 330063
  • 母体文献:第五届无损检测高等教育发展论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五届无损检测高等教育发展论坛学术交流会
  • 会议地点:重庆
  • 主办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TG1;TB3
摘要
南昌航空大学国家特色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无损检测专业)作为第二批成功获批“卓越计划”的本科院校,其“卓越检测工程师”培养目标是培养无损检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不仅要具备各种无损检测技术,而且需要具备应用质量控制技术分析、控制、评价产品质量的能力。因而,其课程体系应更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在专业方向知识面应更广。在无损检测专业课程体系中,质量控制课程是与企业需求、工程实践紧密相连的课程,是无损检测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学以致用”的课程。为了满足“卓越检测工程师”培养的需要,使学生在具备无损检测技术的同时能够对产品质量进行分析、控制与评价,提升学生的质量技术工程应用能力,本文从课程结构重构、工程应用能力强化及教学理念革新三个角度出发,对传统“质量控制”进行了教学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产品质量控制与管理过程,作为课程主线以技术方法为知识模块,优化课程单元;以工程案例为背景,突出企业及工程应用特点;以融入新的质量控制知识,反映课程的先进性;以质量工程为引导,增强质量工程及质量管理能力的培养。 本文从传统无损检测专业“质量控制”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出发,介绍了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质量控制”课程建设新思路,探讨了以产品质量控制与管理的过程为逻辑主线,技术方法为知识模块,重新构建、优化质量控制课程的结构、知识单元。以产品质量控制与管理过程为主线,可以使课程结构更具有逻辑性;以质量控制技术及方法为讲授单元,可以有效突出各种质量技术的应用特点;以工程案例为背景,突出企业及工程应用特点,同时通过企业质量技术问题的虚拟设计及解决,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通过质量工程及管理概念及技术的导入,使课程与企业质量工作的实际需要对接,可使学生由从单一的质量检测技能向质量工程及管理能力过渡;通过质量控制新技术的融入,实现课程的先进性,为卓越检测工程师的培养奠定基础。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