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西太平洋夏季ISO传播特征及其与热带天气尺度波动联系的观测事实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何洁琳万齐林管兆勇林爱兰王黎娟
  • 会议时间:2011-11-01
  • 关键词:气候动力学 ; 季节内振荡 ; 有限区域波数-功率谱 ; 滞后线性回归 ; 热带天气尺度波动
  • 作者单位:何洁琳(广西气区候中心气象局,广西,南宁,53002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KLME,江苏,南京,210044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80)万齐林,林爱兰(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80)管兆勇,王黎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KLME,江苏,南京,210044)
  • 母体文献: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会议地点:厦门
  •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本文利用1979—2007 年夏季5—10 月逐日平均向外长波辐射资料和NCEP-NCAR 再分析资料,应用有限区域波数-频率谱和滞后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亚洲到西太平洋(AWP)区域夏季对流季节内振荡(ISO)的传播特征以及热带天气尺度波动与ISO 的联系,结果表明:(1)夏季AWP 区域的对流ISO 存在东西传播的特征,具有区域性和季节性。在整个AWP 区域,以沿赤道东传且周期约30—60d 的扰动为主,而在西太平洋地区则以在10 °~20 °N 西传且周期约20—40d 的扰动为主;在初夏ISO 以沿赤道东传为主,晚夏ISO 向西传播加强,主要活动区域也向北转移,西传波在晚夏西北太平洋区域活动最强;(2)ISO 强对流伴随低层西风异常和气旋性环流异常首先生成在印度洋区域,之后沿赤道东传到西太平洋日界线附近,当对流传播到西太平洋,具有西北传播的特征;(3)ISO 与热带天气尺度波动关系密切。两种不同时间尺度的对流在西北太平洋同时加强,ISO 促进了TC 的群发,而TC 群发对流也成为ISO 对流在西太平洋西北向传播中的一部分。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