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锋短时大暴雨的多尺度环境场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郑婧孙素琴吴静许爱华
  • 会议时间:2014-09-10
  • 关键词:短时大暴雨 ; 多尺度系统 ; 环境场分析 ; 梅雨锋
  • 作者单位:江西省气象台,南昌 330046
  • 母体文献:第八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八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
  • 会议地点:江苏宜兴
  •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Y2E卫星TBB资料以及NCEP FNL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6月14日江西北部梅雨锋大暴雨的环境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极为有利的天气形势下,江南北部锋生以及低空急流对地形的强迫作用导致β中尺度系统强烈发展,是短时暴雨的触发机制.(2)稳定的环流背景下,500hPa东亚大槽槽后冷平流与南方暖湿气流持续在江南北部对峙,是暴雨带稳定于赣北的原因.强的热力不稳定、较强的垂直风切变、低层充沛的水汽供应以及强烈的辐合抬升是短时暴雨产生的有利环境场.(3)多尺度系统的协同作用和稳定维持,使西南急流异常强盛.暴雨区上空强垂直上升运动、高空强辐散、低空强辐合与中尺度系统的发展互相耦合,导致梅雨锋上出现大暴雨.干冷空气与暖湿气流在地面至对流层中低层汇合,激发正涡度柱沿假相当位温锋区倾斜向上发展;强烈上升气流穿越锋区加大了层结的不稳定,激发大量不稳定能量释放,使暴雨具有强对流性.(4)不同性质气流在赣东北的交锋、边界层强辐合与喇叭口地形的相互作用是赣东北成为暴雨中心的原因.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