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浪流共同作用下海岸泥沙输移和港口航道选择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航道开挖后悬沙的淤积国内外已有若干半理论半经验的公式计算,唯独骤淤的公式尚少。根据风浪掀沙、潮流输沙的原理,参考窦国仁推导底沙输沙率的方法,作者推导出风浪流(包括风吹流)共同作用下近底泥沙输沙率的计算公式。另外,根据工作中的实践,研究了浮泥挟沙力和浮泥输沙的两种计算模式。采用风浪预报、浅水波折射的概化模型,预测建港地区及航道侧边的波要素;结合输沙公式可计算得大风期航道的骤淤量。经黄骅港两年大风骤淤量的验证,计算值与实测结果符合较好。风浪流的输沙与泥沙的起动速度、沉降速度关系密切。计算表明:在相同风浪流的动力条件下,0.015~0.05mm范围内的粉砂质海岸淤积最多;小于0.015mm的淤泥质海岸以及大于0.05啪的砂质海岸淤积都较少。公式的计算证明了建国数十年来在淤泥质海岸(天津新港d=0.005mm,连云港d=0.003 9mm)以及砂质海岸(湛江、防城、水东、洋浦、湄州湾等粤、闽两省的港口)开挖成功:反之,在粉砂质海岸,如黄骅港、京唐港则开挖后淤积严重。文巾引用两个例子,作为粉砂质海岸航道减淤措施的建议。根据风浪流作用下大风期的骤淤,结合以往的经验,提出了航道走向及选港的建议。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