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带烃源灶的供烃模式以及成藏效应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秦黎明张枝焕钟宁宁李伟席伟军
  • 会议时间:2009-10-19
  • 关键词:油气藏 ; 成藏效应 ; 多重烃源灶 ; 供烃模式 ; 准噶尔盆地
  • 作者单位:秦黎明,张枝焕,钟宁宁,席伟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249)李伟(中国石化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公司 北京 100083)
  • 母体文献:第五届油气成藏机理与油气资源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五届油气成藏机理与油气资源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车排子凸起带分布稠油与轻质油,多重烃源灶的供烃模式导致研究区成藏过程较为复杂,稠油具有多期成藏,轻质油具有晚期成藏的特征。稠油可划分为五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稠油来源差异,早期为二叠系烃源岩的贡献,后期充注少量的侏罗系生成的轻质油,总体具有严重生物降解的现象,轻质油可划分为三类,主要为侏罗系贡献,有白垩系生成的少量低熟油的混入。二叠系烃源岩供油时间较早,主要为三叠纪至侏罗纪早期,供气时间为侏罗纪中后期,四棵树凹陷侏罗系烃源岩供油气时间较晚,为新近纪以来,至目前为止,仍然处于供烃高峰,沙湾凹陷侏罗系烃源岩的略早,为白垩纪末以来,至现今仍然处于供烃时期,四棵树凹陷白垩系烃源岩处于低熟阶段,研究区多重烃源灶具有早期沙湾凹陷二叠系多重烃源灶持续供烃成藏调整改造之后再供烃、后期四棵树凹陷与沙湾凹陷侏罗系烃源灶持续供烃模式,研究区稠油主要为后期来源于二叠系烃源岩的油气后期调整改造,边稠化边成藏,具有两期成藏。第一期为白垩纪末至古近纪时期,车拐断裂带的油气的调整,第二期为新近纪以来,为底部稠油的调整,轻质油主要为一期成藏,为新近纪以来,侏罗系烃源岩生成油气的快速充注聚集成藏,运移过程中混入少量白垩系低熟油。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