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原油管道沿线生态环境特征及工程活动影响下其恢复能力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何瑞霞金会军常晓丽赵鹏武景宇鹏
  • 会议时间:2013-08-01
  • 关键词:生态调查 ; 原油管道 ; 工程活动 ; 恢复能力
  • 作者单位:何瑞霞,金会军,常晓丽(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兰州730000)赵鹏武,景宇鹏(内蒙古农业大学 呼和浩特010018)
  • 母体文献: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 会议地点:昆明
  •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S15;U21
摘要
选择中俄输油管道(漠河—大杨树)沿线具有代表性的地段开展了植被群落、土壤养分等生态环境要素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各样点之间土壤养分的指标差异显著,但规律性差;对同一取样点,各养分指标均随土层加深而减小.管道沿线植物种类简单,多年冻土区不同地点乔木的平均密度和高度差别不大.在管道沿线北边区域,兴安落叶松树种为优势树种;伴有白桦、樟子松、山杨等树种生长;在南边加格达奇区域,白桦成为优势树种,伴有兴安落叶松生长.在处于季节冻土区的大杨树区域,黑桦和蒙古栎成为优势树种,兴安落叶松树种已基本消失.乔木、灌木和草本3种植被类型的空间格局分析表明,沿线植被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变化趋势均不太明显,物种丰富度变化规律与海拔高度变化趋势一致,多样性和均匀度两个指数之间表现出极相似的变化规律,但两个指数的变化趋势与海拔高度变化没有必然的联系.通过对管道沿线既有施T迹地(加漠公路两侧、高压线防火带、取弃土场)植被及土壤的恢复情况的调查,分析了本区植被恢复能力,结果表明,施工活动结束4-5年后,公路两侧干扰区域的植被、土壤养分与未干扰区域均存在一定差异;取、弃土场地因其表土层基本为生土,有机质含量很低,植被自然恢复能力很低.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