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DR_THDR技术在大中条地区断裂特征和构造划分中的应用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大中条地区位于鄂尔多斯地块与河淮地块接合带的南端,该接合带是在中朝克拉通前寒武纪三叉型裂谷的基础上形成的,其起始于新太古代—元古宙(孙继源等,1995).大中条地区的构造演化经历了多期构造旋回,区内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比较发育,岩浆系列组合伴随构造单元的长期演化,使得矿床空间分布上与岩浆岩及断裂构造密切相关,并具有呈现出分区特征.此外,大中条地区是山西断陷带地裂缝灾害严重区域,而区内地裂缝与活动断层展布方向一致并位于活动断裂附近,并且其在一定程度上与基底构造有关.因此研究大中条地区的断裂特征和构造单元不仅对认识该区区域构造、矿产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地裂缝的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在研究大中条构造划分时,主要利用NVDR_THDR技术,对构造单元的边界(这些边界多为断裂)进行识别,然后利用区域重磁场特征并结合地质等资料研究构造单元的特征。大中条地区可划分为四个一级构造单元和7个二级构造单元。 综合构造分区特征及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大中条地区在太古代为结晶基底,元古代南部开裂形成中条三叉古裂谷,北部保存了结晶基底的特征,随后沁水块坳成为稳定的沉积盆地。中生代受太平洋板块俯冲影响,中条古裂谷隆起成为中条山块隆,万荣-侯马一带隆起形成峨眉台地。新生代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角度变陡,应力方向改变,研究区东西开裂,形成运城-临汾裂陷。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