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广西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雷达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董良淼苏洵庞芳
  • 会议时间:2010-10-01
  • 关键词:暴雨天气 ; 强降雨时段 ; 多普勒雷达分析
  • 作者单位:广西自治区气象台,广西南宁,530022
  • 母体文献: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受西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2008年6月11日晚到13日晚,广西出现了大范围的强降雨过程,大部地区普降大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这次强降雨过程中11日20时至12日20时为最强降雨时段,出现大暴雨及特大暴雨的市(县)最多,降水强度为历史同期最强.由常规资料分析表明这次强降雨过程高低空急流的持续存在和相互配合形成的垂直环流不仅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供应,还提供了暴雨的触发条件,低空西南急流、地面冷空气的侵入及低层低涡进入我区,有利于暴雨的增幅.桂西北的东兰、桂东北的灵川12小时的雨量分别达207.9mm、212.1mm,据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分析发现,在组合反射率因子上都出现了"列车效应"、聚集型强对流回波带,这是暴雨加强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列车效应"可导致极端的雨量,当考虑有"列车效应"时,要及时发布短时强降水的预警信号;在径向速度图上,这次过程中还多次观测到的中小尺度系统,如逆风区、正速度区向负速度区的伸展等,逆风区的出现表明该强回波带上中小尺度扰动明显,有利于雨团的自身发展、加强,正速度区向负速度区的伸展表明该处存在明显的中小尺度辐合,而交替出现则预示着对流系统具有较高的组织程度,不会很快消散,有利于降雨的维持,这些对作好短时预报提供了参考依据.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