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陕西气象灾害灾情特征及年景评估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近年来,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暴雨洪涝、干旱、低温冻害等灾害性天气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对社会不利影响不断加重,实施有效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管理迫在眉睫.为此,中国气象局2008年启动了历史气象灾情普查与分析管理项目,全面、规范地收集、整理并审核1984-2007年以"灾害性天气过程(灾害事件)"为时间单元、以"县"为基本地域单元的历史气象灾情数据,及时开展气象灾害分析评估,多方位提升防灾减灾和灾害应急响应能力.本文利用本项目获取的陕西省历史气象灾情普查数据(1984-2007年),详细地分析了陕西气象灾害灾情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21种灾害类别中,暴雨洪涝、冰雹、干旱灾害出现的频率较高,是陕西主要的气象灾害类别.年均直接经济损失中暴雨洪涝造成的损失最重,超过91012万元,死亡人数也最多,年均83人.干旱造成的经济损失位列第二,达43342万元,但干旱造成的年均农业受灾面积最大,达637千公顷.连阴雨和冰雹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较大,在3亿元以上,年均死亡人口4-5人.气象地质灾害虽经济损失和受灾面积较小,但造成的人员伤亡较大,年均达11人.大风、低温冰冻冷害及高温热害等造成的损失年均也在千万元以上.陕南为暴雨洪涝易发区,陕北为干旱易发区,冰雹在渭北源区及延安多发.各种灾害年均经济损失中陕北受灾最重,陕南次之,关中最轻.1984-2007年的24年间因气象及其衍生灾害共造成陕西3122人死亡(包括失踪人员),155.67万间房屋倒损,2.38×107公顷农田受灾和524.2亿元人民币的直接经济损失.从变化趋势来看,死亡人数有减少的趋势,递减率为3.04人/年.农业受灾面积呈增加趋势,递增率约为1.16×104hm2/a.直接经济损失呈增加趋势.采用综合集成评价方法对陕西气象灾害损失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评估,近24年气象灾害损失综合指数呈增大趋势,具明显阶段性.1990-1999年间的灾害损失综合指数较小,而2000年以后的综合指数明显偏大.1987、1988、2000、2002、2003、2005、2007年为气象灾害偏重年,1988、2002、2003年为气象灾害重灾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