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山及邻区地质图(1:100万)及说明书出版成果简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天山是亚洲大陆最大的山系之一,横贯新疆中部,西出国境延入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东延经甘肃北山,没于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在我国境内绵延2200km。由数列大致平行的山脉和嵌于其间的内陆盆(谷)地组成,最高点托木尔峰海拔7435.5m,最低点艾丁湖海拔-155m,构成气势雄伟壮观的地貌景观,成为分割南、北疆自然地理区系的山系。 天山造山带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以铜、多金属、铁、镍、铬、金最为重要;油气、煤等能源及蒸发盐类矿产相当丰富,稀有、稀土、宝石等矿产也有一定远景。图区涵盖了古亚洲成矿域中的三个二级成矿带(陈毓川等,1999),不仅是西北地区主要的矿产资源产地,也是我国矿产资源最具有潜力的地区之一。地质遗迹及地貌景观独特多样,蕴含了丰富的地质旅游资源。 区域地质图件是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反映了一个时期内该地区区域地质研究的最新成果,能够体现当时的研究程度和地质科学技术的总体水平;可使读者获得该区域地质特征、时空分布规律的认识,建立多维的动态时空观;也可使读者从不同角度和学术观点分析地质背景与区域成矿、地质构造与环境灾害、地质景观与地质旅游的关系。因此,区域地质图件的编制、出版既是地质工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手段,也是开展地质科学技术国际交流的重要内容,世界各国历来十分重视地质图件的编制。 《中国天山及邻区地质图(1:100万)》是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调中心(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依据中国地质调查局总体规划部署将陆续编制和出版的西北地区系列基础地质图件之一。是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及甘肃省新近编制的区域地质图件为编图背景图,充分吸收与利用了国土资源大调查的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各省(区)新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资料及各类科研成果编制而成,主体资料截止日期为2005年12底,局部吸收了2006年的新资料。 编图特色与进展体现在: (1)区域地层时代及岩石地层类型划分,基本与《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2001)和《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说明书》(2002)接轨。对原震旦纪、奥陶纪、志留纪、石炭纪及二叠纪地层单位的时代不同程度地做了调整与厘定。 (2)本图地层单位,采用岩石地层单位表示,改变了以往小比例尺图件以"系图"表示的习惯形式,以便读者联想地层单位的属性,使之更具实用性。在新、甘、内蒙古三省(区)"岩石地层"基础上,进一步厘定、完善;全区共采用岩石地层单位324个,第四系划分为8种成因类型,建立了天山及邻区最新的岩石地层序列。 (3)鉴于造山带地层的复杂性,本图改变小比例尺地质图图例的传统表现形式,改用"地层组成和时空结构表"代替地层图例。该表按地层自然分区真实、客观地反映了现今各区地层的序列结构、基本组成及时、空变化(包含各岩石地层单位类型、单位名称、基本岩石组合、代号、接触关系、色标及海、陆相地层的转化等);但不同于通常的综合柱状图,不仅起到了图例和柱状图的作用,还赋予了更多的内涵,使读者对图区区域地层的特点有更多的思维空间。图区内共划分为11个区、16个地区及若干次一级地段等不同级别地层自然分区。 (4)由于图区岩浆活动规模大、期次多及岩类复杂等特点,将火山岩按传统习惯归入地层,在主图面加岩类花纹,在地层结构表中采用岩石组合表示,从图、表上反映出天山前中生代各纪地层都不同程度有火山岩分布;其中,以晚古生代地层保留最多,是中国西部古生代火山岩最为发育的造山带之一。 侵入岩按岩类加时代表示,辅岩类和时代结构表代替图例,主图面加岩类花纹,对同期同源连续演化岩石组合采用专门色标表示。结合1:200万侵入岩分布图,能较清楚地反映中国天山侵入岩不同岩类的时、空分布规律,首次在北天山确定出印支与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晚加里东和华力西期岩浆侵入活动规模最大,岩类最为复杂;印支和燕山期规模最小,岩类亦较为简单。 (5)由于天山造山带断裂系统较为复杂,许多断裂具多期活动特点,故主图上多数未表示断裂性质及产状。为突出主次,主图上仅划分出两种级别,另编制1:200万断裂系统图,作为主图的补充,使读者对天山断裂系统有宏观了解。 断裂系统图上表示了16条主干边界断裂及20条区域性断裂。依断裂分布特征、组合及构造位置划分为9个断裂系,两个基底断裂区。这些断裂由北东-北东东、北西、北西西和近东西向(部分地段呈向南凸出的弧形)三组基本方向组成断裂结构网。总体反映了中生代以来天山地区断裂活动的运动学特征。 (6)对图区前人所划的24处(带)蛇绿岩做了重新厘定,结合本项目综合研究成果,初步确定其中15处(带)基本具备蛇绿岩特征,并对其中10处(带)的时代做了修改;其余9处暂作为基性、超基性岩体表示。本次厘定的15处蛇绿岩中,早古生代7处,泥盆纪、早石炭世6处,晚志留世-早泥盆世2处,并在主图面及地层结构表上加以表示。 (7)依前人研究资料,表示出11处蓝闪石片岩(或可能为蓝闪石片岩)分布地,4处榴辉岩(或可能为榴辉岩)分布地,反映出天山高压变质带的分布主要与前泥盆纪蛇绿岩带关系密切。 (8)在所选用的地质背景图的基础上,较充分地体现了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的新资料、新成果,对新、甘、内蒙古北山、东准噶尔、中天山中段、南天山中段等地区做了较多修改,基本反映了图区21世纪初区域地质研究程度。该图是中国天山以造山带为单位编制的第一份区域性地质图件。 (9)本图既保持了传统区域地质图的特色,在表示形式和方法上又有所创新,特别是采用数字制图技术,保证了成图质量。在注重提高实用性与可读性的基础上,在图面设置、结构编排、内容选取、表示方法、制印工艺等方面基本做到了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说明书》分六章简要介绍了地质图编制的基本背景及过程,较系统地总结了天山及邻区地质的基本特征,概括性地介绍了地质图编制过程中对一些地质问题的认识。 2007年3月15日,通过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的相关专家的评审,认为《中国天山及邻区地质图(1:100万)》编制的起点高,资料新,指导思想及编图方法先进,《说明书》系统总结了天山及邻区地层特征,建立了构造-地层格架;对天山及邻区广泛发育的石炭-二叠纪大规模火山岩浆作用的特征、形成构造背景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中酸性侵入岩的特征及演化过程;对天山及邻区重要蛇绿岩的时代、环境进行了重新厘定和标识,对诸如巴音沟、卡拉麦里、达拉布特蛇绿岩的形成时代依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修订;用活动论的观点,建立了天山及邻区不同地质演化阶段的构造格局,重塑了地质演化过程。建议尽快修定、出版,提供使用。 《中国天山及邻区地质图(1:100万)》是以天山造山带为单位编制的第一份区域性基础地质图件,《地质图》及《说明书》的出版可直接为"西部大开发"进一步勘查、开发天山矿产资源,为地质环境治理、地质灾害预防,为开发天山丰富的地学旅游资源提供相关的地质背景资料。它不仅可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而且对开展我国大陆造山带对比研究、总结创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地质科学理论、开展地质科学技术国际交流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中国天山及邻区地质图(1:100万)》及《说明书》为从事天山及邻区基础地质研究、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的人员提供了新的资料平台,也为从事地质灾害、环境地质及旅游地质调查与研究的人员提供了地质背景基础。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