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西部陆-陆碰撞与俯冲的深部结构特点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赵俊猛
  • 会议时间:2014-10-19
  • 关键词:陆陆碰撞 ; 洋陆俯冲 ; 深部结构特征 ; 地震波
  •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北京 100101
  • 母体文献: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TU9;TE9
摘要
本文介绍了最近完成的横跨青藏高原南北的普兰-民丰宽频带地震剖面(ANTILOPE-I给出了沿剖面的详细的壳幔结构。天然地震P波和S接收函数方法发现了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的证据,包括俯冲的深度、角度。而地震噪音成像方法又给出了沿剖面地壳的详细的结构与构造。将二者统一考虑,发现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之下的俯冲也是分层次的。在俯冲过程中,印度板块的地壳与地幔解耦,印度的地壳分层次地向亚洲的地壳层间插入,而印度的岩石圈地幔(可能包括下地壳的一部分)向亚洲的上地幔俯冲。沙雅-布尔津人工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所揭示的塔里木板块向天山之下的俯冲,以及普兰-民丰剖面(ANTILOPE-I所揭示的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之下的俯冲具有共同的特点,即俯冲并非整个岩石圈,而是岩石圈的地幔部分加之下地壳的部分物质,是以“层间插入与俯冲消减”的形式完成的,与洋-陆俯冲不同。两种俯冲形式的差别主要取决于两个碰撞体的物性差异:洋-陆俯冲是在较坚硬的海洋板块和相对较软的大陆板块之间发生的,而陆-陆俯冲是在相对较软的两个陆块间发生的。对于后者,一个大陆整体俯冲于另一个大陆之下是不可想象的。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