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水域环状异甲藻赤潮的生态环境特征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王金辉秦玉涛朱建荣黄秀清徐韧孙亚伟邬建勇
  • 会议时间:2004-08-01
  • 关键词:长江口 ; 赤潮 ; 环状异甲藻 ; 生态环境特征
  • 作者单位:王金辉,秦玉涛,黄秀清,徐韧,孙亚伟,邬建勇(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上海,200137)朱建荣(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
  • 母体文献:中国赤潮研究与防治(一)--中国海洋学会赤潮研究与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一届中国赤潮研究与防治学术研讨会
  • 会议地点:广州
  • 主办单位:中国海洋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2003年6月中下旬在长江口外海域,同时发生中肋骨条藻、具齿原甲藻和环状异甲藻赤潮,其中环状异甲藻赤潮首次在东海出现.环状异甲藻自1988年以来在日本西海岸的内湾导致了大量的贝类死亡,目前为止未发现危害鱼类和公众健康.异甲藻赤潮对日本的贝类养殖业造成很大损失,在中国海域仅于2002年4月在香港()田仔养鱼区记录过异甲藻赤潮.异甲藻是广布种,近几年在东海海域时常能检测到,目前还不清楚我国东海海域的异甲藻的毒性状况.本文介绍了长江口海域异甲藻赤潮发生期间的水文气象状况、富营养化状况以及赤潮生物状况,还结合历史资料介绍了异甲藻的分类学特征,并着重介绍了异甲藻的危害.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