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邢高镁闪长岩的成因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钱青J(o)rg Hermann
  • 会议时间:2010-10-30
  • 关键词:高镁闪长岩 ; 岩石圈地幔 ; 地球化学特征
  • 作者单位:钱青(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固体矿产资源研究室 北京 100029)J(o)rg Hermann(Research School of Earth Sciences,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Canberra,ACT 0200,Australia)
  • 母体文献:2010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0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国际上关于高镁闪长岩的成因主要有三种模式:(1)富集地幔部分熔融,该模式被用于解释日本Setouchi岛的新生代高镁安山岩以及Superior、Pilbara、Baltic等地区太古代绿岩带中sanukitoid的成因;(2)俯冲板片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熔体(adakite)与地幔楔发生反应;(3)加厚下地壳(榴辉岩相)发生拆沉和部分熔融,所产生的adakite熔体在上升过程中与地幔发生反应。我国华北板块中-东部发育许多中生代的高镁闪长岩,它们普遍具有埃达克质岩石的典型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如高Sr低Y等),其中还经常发育地幔橄榄岩的捕虏体,因此被认为是华北板块东部在中生代发生下地壳加厚和拆沉的有力证据。也有学者认为这些岩石的初始岩浆来自EM1型富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