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震源机制和应力场特征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罗钧赵翠萍吕坚周连庆郑斯华
  • 会议时间:2014-10-19
  • 关键词:地震学 ; 震源机制 ; 应力场特征 ; 分布规律
  • 作者单位:罗钧(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100081 北京;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100036 北京)赵翠萍,周连庆,郑斯华(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100036 北京)吕坚(江西省地震局 330039 南昌)
  • 母体文献: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P54;P53
摘要
利用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广西、西藏的国家区域台网和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假设的20 个宽频带临时台站三分量宽频波形记录,使用波形拟合方法得到了2007 年8 月至2013 年9 月发生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161 次地震(3.5马边断裂带附近。从马边次级块体到滇中次级块体,再向南至景谷次级块体、西盛次级块体,最后到保山次级块体南部和Bhamo盆地内部,水平最大主压应力轴的方位角分布由N W-SF向转变到NNW-SEE向,再到NE-SW向,顺时针旋转十分显著。此外,在川滇块体内部的香格里拉涉级块体内,应力场却出现突然的变化,虽然最小主压应力轴仍保持水平分布,但最大主应力轴从水平变为垂直向分布,震源机制解均为正断层型,表明与大部分受水平应力作用的次级块体不同,香格里拉涉级块体主要受到正断层型作用应力的控制。除了以上特征,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各个次级块体之问,甚至在同一个次级块体内部,应力场的非均匀性特征也非常明显,这种非均匀的构造应力分布特征可能是该区各次级块体之问相互作用和外围板块大尺度的构造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波形拟合反演得到震源质心深度结果得到,研究区的中等以上地震震源深度均小于35km,绝大部分在5-15km的深度范围内,表明地震发生的脆性破裂层位于中上地壳。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