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研究储层的大孔道和剩余油分布状况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注水开发后,油层的孔隙结构及孔隙内的粘土分布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的注水凸进的优势通道即"大孔道"的存在,对油田的开发效果和效益已构成很大的影响.以往在实验室建立的压汞分布与核磁的T2谱的对应关系描述储层的孔隙结构,是建立在储层中只包含单一流体的情况,而不能满足实际的地下地质情况,本文提出了应用实际的核磁共振测井资料提供的每深度点的T2弛豫时间,根据短弛豫组分与总弛豫组分含量的对比,认识储层的非均质性,描述储层的孔隙结构,进行大孔道的识别,通过在老区的实际应用,见到了较好的地质效果.由于核磁共振测井提供了不受地层水与注入水矿化度影响的饱和度以及可以提供储层孔隙结构分布的特点,针对常规测井在水淹层解释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根据大庆目前老区原油的特点,本文提出了利用核磁共振测井移谱方法原理,采用扩散系数加强法定量识别水淹层的方法,通过在大庆各采油厂的应用说明了该方法在实际应用的有效性.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