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过程中地幔流体现实微观踪迹的实验证据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Liu Xianfan刘显凡Zhao Fufeng赵甫峰Li Chunhui李春晖Chu Yating楚亚婷Deng Biping邓碧平Song Xiangfeng宋祥峰Zhang Min张民
  • 会议时间:2012-10-26
  • 关键词:成矿作用 ; 地幔流体 ; 现实微观踪迹 ; 熔浆性质
  • 作者单位:Liu Xianfan,Zhao Fufeng,Li Chunhui,Chu Yating,Deng Biping,Zhang Min(Institute of Earth Science,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610059, China)刘显凡,赵甫峰,李春晖,楚亚婷,邓碧平,张民(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610059)Song Xiangfeng(Institute of Earth Science,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610059, China;402 Geological Team, Sichuan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Chengdu 610000, China)宋祥峰(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610059;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局402地质队,四川 成都610000)
  • 母体文献:第四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四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会议地点:成都
  • 主办单位: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伴随深部地质过程的地幔流体作用是引发地壳中成矿作用的重要物质源和动力源。由于地幔流体的超深源性及由此决定其性质和演化的复杂性,使人们很难具体捕捉其实际存在,或者多数情况下很难准确界定。通过岩相学、岩石化学、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的综合研究发现,地幔流体活动的现实微观踪迹和存在方式可以表现为富铁熔浆包体和富铁微晶玻璃,二者在透射偏光显微镜下无光性,呈黑色不透明状;反射偏光显微镜下不反光,但在电子显微镜下呈显微晶质结构,显示微晶金属和非金属矿物之间呈熔离交生,超微晶矿物组成以硅酸盐和石英为主,尤其是经过成分配比换算,得到碳硅石,含铬自然铁、钛铁矿、磷灰石和含钛镜铁矿等地幔标型矿物,反映了地幔流体的熔浆性质。捕捉和揭示深部地质过程中地幔流体作用的现实微观踪迹,对于深入分析和认识地壳地质作用的机制和成矿效应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