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连续两日短时强降水天气对比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李一平德勒格日玛江靖贾晓燕
  • 会议时间:2013-10-23
  • 关键词:天气预报 ; 强降水过程 ; 高低空配置 ; 多尺度结合 ; 辐合切变线
  • 作者单位:李一平,江靖,贾晓燕(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呼和浩特市 010051)德勒格日玛(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呼和浩特市 01005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44)
  • 母体文献: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会议地点:南京
  •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P42;X51
摘要
本文分析的两次过程为两次系统性暴雨天气过程之间出现的突发性大到暴雨过程,根据降水出现时间、集中时段、位置分析,强降雨时段集中,局地性和突发性强,预报难度大,属短时临近预报范围,这就更加凸显了短时临近预报工作的重要性。文中应用常规观测的高空、地面及非常规监测(卫星云图、白动站、呼和浩特新一代天气雷达)等资料,从环流背景及发生条件等方面对比分析了呼和浩特市2012年7月25日和26日连续两日出现的短时强降水天气,寻找强降水预报的着眼点,为强降水的短时临近预报积累经验。结果表明:(1)两次过程都是在东高西低的环境场产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贝加尔湖低涡稳定维持,使得冷暖空气得以长时间交汇;(2)两次过程都是由中低纬系统、上下游系统、高低层系统以及多种尺度系统共同作用及配置产生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是降水的主要原因,但主要影响系统位置及产生因子的特征又有所不同;(3)第一次整层湿度条件好,且整层均在暖区,对流相对弱,第二次存在明显上干冷下暖湿的对流不稳定层结结构,对流相对较强;(4)两次都是层状云和对流云混合降水,但第一次层状云水平及垂直尺度相对都大,第二次主要是对流云降水;(5)从雷达资料分析,反射率因子、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及对流高度第一次都比第二次弱,径向速度图分析第一次存在明显的低空急流,反射率因子图分析第一次范围广、呈片状、东北移并向南扩,第二次范围小、呈带状、东移南扩且明显存在列车效应;(6)两次强降水都发生在呼和浩特中部及大青山南侧,蛮汉山西侧,地形辐合抬升作用非常重要.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