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昆仑东段小庙岩组岩变质作用及变质温压条件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陈有炘裴先治刘成军李瑞保李佐臣徐通张永明
  • 会议时间:2013-10-01
  • 关键词:岩石学 ; 岩变质作用 ; 温压参数 ; 东昆仑东段
  • 作者单位:陈有炘,刘成军,徐通,张永明(长安大学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 西安,710054)裴先治,李瑞保,李佐臣(长安大学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 西安,710054;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710054)
  • 母体文献:2013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3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 会议地点:广州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P63;P61
摘要
东昆仑造山带前寒武纪变质结晶基底主要包括古元古界白沙河岩组和中元古界小庙岩组.近些年来,众多学者对小庙岩组形成时代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多数认为小庙岩组形成于中元古代,本文对小庙岩组变沉积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获得物源区最晚期岩浆结晶年龄为1712Ma,变质年龄为1554Ma,主体形成于1712~1554Ma,即为中元古代.小庙岩组主要以区域变质作用为主,后期叠加了较强的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大体属于同一变质相,内部不易划分变质带,属于中压低角闪岩相区域变质作用。XFe、XCa、XMg、Mg/(Mg+Fe)在核部比较均匀、边部逐渐增加,XMn含量核部较均匀而边部有降低,含量变化表明石榴石核部与环带形成温压条件不同,反应了矿物成长过程中温压条件的变化,XMn含量降低与Mg/(Mg+Fe)升高表明为进变质作用过程。部分石榴石以富Mn为特征,从核部到边部XMn含量均增加,而Mg/(Mg+Fe)降低表明为退变质作用,记录岩石变质峰期后经历的降温降压过程。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