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0日重庆高架雷暴致雹天气过程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13年3月10日凌晨发生的一次由高架雷暴造成的冰雹、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1)强对流发生前,重庆位子东北冷涡后部、地面冷锋前侧,低层较干但不稳定,700hPa有小的湿区,有利于高架雷暴的产生;随着低层冷空气倾斜入侵,暖湿气流被迫抬升,高架雷暴迅速生成,并由850hPa锋区触发对流.(2)降雹区附近700hPa层以下有明显逆温,-10℃至-30℃层之间的CAPE值几乎占全值的一半以上,0℃到-20℃层之间冻结层厚度在3km左右,有利于冰雹的生成和发展;低层中等偏上强度的垂直风切变为多单体强风暴出现提供了条件.(3)高架雷暴前侧较强的下沉气流及不断下滑的冷中心是地面大风形成的直接原因.(4)初始对流单体发展高度高,回波强度大.冰雹及大风在云阳多单体风暴及MCS系统生成后开始出现,其出现区域与云阳、万州两个超过60dBZ强中心位置及移动路径相对应.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