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及邻区的地壳密度结构与深部成矿背景探讨--来自重力学的约束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张永谦吕庆田滕吉文王谦身徐涛
  • 会议时间:2014-10-19
  • 关键词:地壳密度结构 ; 深部成矿 ; 重力学
  • 作者单位:张永谦,吕庆田(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037)滕吉文,王谦身,徐涛(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
  • 母体文献: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P55;S7
摘要
本文对长江中下游及邻区的地壳密度结构与深部成矿背景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其南北两侧地域的地壳密度结构存在着显著差异。剖面下方的Moho界面呈宽缓的波浪状起伏形态,Moho界面的埋藏深度约在30-35km之间。剖面辖区的地壳密度模型中存在两处规模较大的低密度区,其一为郑庐断裂带北西侧与固镇一怀远断裂带之问地域,该低密度区规模较大,可贯穿整个地壳;而宁芜矿集区下方则存在剖面辖区的另一处低密度异常区,且在该地域下方的Moho界面呈上隆形态。本研究结果支持岩浆底侵与MASH成矿过程,并推测宁芜盆地西方的低密度异常区应是岩浆底侵与MASH成矿作用的源区。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