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雷门沟斑岩钼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及其意义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陈小丹叶会寿向君峰毛冰褚松涛
  • 会议时间:2010-09-01
  • 关键词:东秦岭成矿带 ; 斑岩 ; 钼矿床 ; 围岩蚀变特征
  • 作者单位:陈小丹,毛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叶会寿,向君峰(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 100037)褚松涛(嵩县丰源钼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南 嵩县 471434)
  • 母体文献:第十届全国矿床会议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十届全国矿床会议
  • 会议地点:长春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华北陆块南缘熊耳山地区是东秦岭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的研究认为东秦岭成矿带可以划分为233~221 Ma,148—138 Ma,131—112 Ma三个成矿期(Mao ct al,.2008;2010)。雷门沟钼矿床形成于(132.4±1.9)Ma(李永峰等,2006)。是熊耳山地区的重要的大型斑岩型钼矿床,在成矿时间上和空间上与该区金-银-铅锌多金属矿床密切相关,共同构成东秦岭成矿带的第3期成矿事件。本文在野外详细观察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总结出了霄门沟斑岩钼矿床的围岩蚀变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初步讨论了雷门沟钼矿床蚀变机制,对于进一步研究该矿床具有指导作用,同时,对于建立熊耳山地区的钼多金属成矿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