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范围持续性低温事件与中国南方降水异常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符仙月布和朝鲁
  • 会议时间:2013-10-23
  • 关键词:持续性低温 ; 降水异常 ; 斜脊斜槽 ; 副热带高压
  • 作者单位:符仙月(浙江省义乌市气象局,义乌,322000)布和朝鲁(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1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 母体文献: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会议地点:南京
  •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P42;P45
摘要
本文利用1951~2009年的数据资料,探讨了与冬季大范围持续性低温事件对应的中国南方降水多寡的原因以及不同降水类型事件的不同前兆信号.主要结果如下:(1)欧亚大陆中高纬大型斜脊斜槽是中国大范围持续性低温事件的关键环流特征.降水偏多型和偏少型低温事件的中高纬环流系统存在显著差异:当大型斜脊的纬向尺度较大且其正高度距平中心偏强时,斜槽的负距平中心靠近东亚大槽区,西伯利亚高压大范围加强,南侵冷空气活动偏强,使中国南方地区降水偏少.相反,当大型斜脊的纬向尺度相对小时,斜槽位置偏西,西伯利亚高压加强范围偏小,南侵冷空气活动也偏弱,有利于中国南方地区降水偏多.(2)在低温事件中我国南方地区的降水多寡,也取决于西太副高和孟加拉湾南支槽.当西太副高和孟加拉湾南支槽加强时,来自西太平洋、南海和孟加拉湾的三支暖湿气流到达我国南方地区,导致南方降水偏多,反之亦然.(3)不同降水类型低温事件的前兆环流信号(之前1~3侯)显著不同.降水偏多型低温事件前期,源自北大西洋地区的波列向东亚地区传播.降水偏少型事件前期,极涡在欧亚大陆一侧的次极区显著减弱,同时极涡呈两极型,一极伸向南欧及地中海地区,另一极伸向阿留申群岛.在中期—延伸期时间尺度上,这一结果可为持续性低温事件降水形势的预测提供依据.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