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及邻区地壳厚度分布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李永华高孟潭吴庆举
  • 会议时间:2014-10-19
  • 关键词:地壳厚度模型 ; 分布规律 ; 接收函数法 ; 地质演化
  •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81
  • 母体文献: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P54;P31
摘要
地壳厚度模型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它不仅可以用于地壳演化、现今构造活动等地球动力学过程研究,还可以用于重力补偿、模拟及地震层析成像中的地壳校正.为此,地球物理学家采用不同的手段获取了全球不同地区、不同尺度的地壳厚度分布.接收函数方法被认为是开展地壳厚度与泊松比研究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本研究在收集和综合分析前人接收函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编制了中国大陆及邻区的地壳厚度图。与以往的地壳厚度/Moho深度分布图相比,本研究收集了更为密集的观测点下方的地壳厚度,因而更为详细地揭示了研究区Moho界面的深度分布及其横向变化。研究显示青藏高原地壳厚度最厚,深达80公里左右。而东部地区地壳厚度最薄,地壳厚度介于30~36公里之间。其中2条明显的地壳厚度陡变带与南北向分布的重力梯度带及高大山系相对应。本研究还通过与已有的不同手段得到的地壳厚度模型相比较,对其可靠性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测点密集地区不同地球物理方法得到的地壳厚度模型要较好的一致性,然而,在测点同样分布密集的青藏高原东缘地壳厚度差异则较大,这除了与该区的地壳厚度剧烈变化有关,可能还与该区复杂的地壳结构有关;对于地震台站分布稀疏的青藏高原西部地区,不同方法得到的地壳厚度最大差异可达20km,要进一步评估不同模型的可靠性仍需大量接收函数分析结果的积累。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