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中一次持续重霾污染天气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及美国NOAA的GDAS数据,对浙中地区一次持续重霾污染天气的特征和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同时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对污染物来源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本次浙中地区持续6天重霾污染天气过程发生在高空西北平直气流,低层暖脊,地面均压场中,稳定少变的环流形势,是大范围持续污染天气的重要环流背景;边界层高度越低,水汽及污染物累积越强,气溶胶吸湿增长,导致能见度降低,污染加重,但是PM2.5质量浓度变化相对边界层高度变化存在滞后:持续重霾污染过程中,相对湿度基本上都在80%以下,相对湿度在60-70%之间,最有利浙中地区霾发展维持;近地面层弱的负散度、正涡度和垂直上升运动以及低层的正散度、负涡度和下沉运动是雾霾天气形成、发展的动力因子:在无降水产生湿清除的情况下,高空动量下传打破逆温结构和垂直上升运动加强冲破逆温层是雾霾减弱消散的两种主要机制;不利的空气污染气象条件和地形是造成此次区域性严重持续空气污染事件的主要原因,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分析表明:浙中污染物的来源可以分为3类:海上来源、北方污染物的输送、本地的局地污染物来源.本地的局地污染物受金衢盆地内山谷风环流作用,在边界层内充分湍流混合和堆积积累,利于形成高浓度污染.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