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暴雨灾害及其防灾减灾的初步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Yao Xiuping姚秀萍YeChen叶晨Wang Lijuan王丽娟Lv Minghui吕明辉
  • 会议时间:2012-11-24
  • 关键词:城市暴雨灾害 ; 防灾减灾体系 ; 气候变化
  • 作者单位:Yao Xiuping,YeChen,Wang Lijuan,Lv Minghui(Public Weather Service Center of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81, China)姚秀萍,叶晨,王丽娟,吕明辉(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北京100081)
  • 母体文献:中国气象学会2012城市气象论坛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气象学会2012城市气象论坛
  • 会议地点:深圳
  •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本文以北京2011年“7·24”和2012年“7·21”特大暴雨灾害为例,初步研究了灾害特点、成因、气象防灾减灾的特征.分析表明,2011年“7.24”灾害是2011年入汛以来北京最强降雨过程,也是2001年以来夏季出现的最为明显的降水过程,具有降雨持续时间长、过程累积雨量大、降雨落区分布不均的特点,过程共造成4人死亡,无重大经济损失;2012年“7.21”灾害是自1951年以来的最强降雨灾害,期间多个气象站连续降水量达到极端气象标准,具有雨量大、降水急、范围广的特点,过程共造成77人死亡,经济损失达到百亿元.灾害成因包括气候条件、气象条件以及人为因素.分析也表明,北京“7·24”和“7·21”特大暴雨灾害的气象防灾减灾特点体现在在暴雨灾害防御体系运行、暴雨预报预警发布、气象信息传播等方面,为城市暴雨防灾减灾工作起到了示范作用.此外,研究也激发了对城市暴雨灾害防灾减灾的思考,城市暴雨灾害的防御需进一步完善暴雨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明确预警信息发布的对象和范围;进一步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普及,提供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暴雨防御建议;进一步开展精细化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研究并建立相应的业务系统;进一步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发挥其在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