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震灾科学和社科地震事业的思考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马宗晋高祥林
  • 会议时间:2009-08-25
  • 关键词:震灾科学 ; 中国地震事业 ; 地震活动 ; 构造动力学 ; 防震减灾
  •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母体文献: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地质学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会议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地质学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会议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自古至今,自然灾害一直是影响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全球20世纪以来发生的自然巨灾可以归为八大类别:干旱、洪水、地震、海啸、风暴潮、森林火灾、火山、崩滑流(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在非洲干旱特别突出;亚洲和北美洲各类巨灾都有,亚洲大地震活动尤其频繁,造成严重伤亡和巨大损失,如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地震和2008年中国四川汶川地震。北美洲的咫风灾害常常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南美洲巨灾类别较少,但有少量惊人巨灾。有些巨灾,如大地震和海啸,目前是不可完全避免的,只能通过人类的努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轻。在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协同减灾事业中,科学工作者应发挥重要作用,利用知识和技术为减灾做出贡献。本文从全球构造背景和动力学,解释为什么亚洲大陆会发生这么多的大地震,思考地震科学的几个重要问题,并结合社会科学和政府管理,讨论中国减灾事业的发展。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