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昆仑、凡间天宫--崆峒山丹霞文化初步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张忍顺陈致均齐德利王志华
  • 会议时间:2013-08-01
  • 关键词:崆峒山 ; 昆仑山 ; 丹霞地貌 ; 神话 ; 仙话 ; 天宫 ; 道家
  • 作者单位:张忍顺(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南京210087)陈致均(兰州大学地质系 兰州730000)齐德利(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100101)王志华(甘肃崆峒山管理局 平凉744000)
  • 母体文献: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8届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8届年会
  • 会议地点:贵州织金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K22;P93
摘要
崆峒山与昆仑山在人文方面的渊源极深,不论是历史,还是神话,它们之间存在着纷乱朦胧,但又扯不断的关系。本文旨在初步理顺这种关系,使它变得较为清晰而明白。与其他道教名山相比,崆峒山具有模拟昆仑天宫的最佳的自然与人文条件。从《山海经》到《淮南子》以及其后的一些道教典籍中,描述了幻想中的昆仑山的山川大势以及帝居天宫的形象。地质时代的构造运动使崆峒山的山脉形势与传说中的昆仑山相似。崆峒山位居"西极之地"东界上,这一古地理区位最接近秦汉及上古时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以至于黄帝问道广成子这一最早的道学思想活动和早期的帝王巡视西部边疆的活动都发生在崆峒山,并且随后都进入了昆仑山神话系统。崆峒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这在西北干旱地区是少有的。在形态、颜色、生态环境氛围等方面的地形及美学特征也与神仙世界的昆仑山非常相似,具有被道教名流用来营造仙话世界以及天宫帝居的蓝本的功能,与仙话传说中的昆仑山大致相同。尤其是崆峒山三级九层,支岭衍延,二水环护,九河分流,五台环护,四面丹崖等山水大势及地貌类型,更与对神话昆仑山的描述相对应。崆峒山的山体尺度非常适合于营造凡间天宫。因此,崆峒山的山容水态为在人间缔造昆仑帝居,提供了自然实体的客观基础。经过千百年来的坚持与精心营造,在明代,崆峒山建筑群已基本模拟成仙话中昆仑山的概貌,建成昆仑天宫的人间具象。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