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龙门山前缘复杂构造地震勘探采集方法初步认识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杨继友刘胜梁正洪
  • 会议时间:2010-10-01
  • 关键词:油气开发 ; 地震勘探 ; 信号采集 ; 波动方程模型正演
  •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局第二物探大队,四川德阳 618000
  • 母体文献:复杂山前带地震勘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复杂山前带地震勘探技术研讨会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语种:chi
  • 分类号:TV7;S51
摘要
近两年来,西南油气分公司在川西地区龙门山前缘开展了针对深层须家河组和海相气藏的地震采集方法试验和区域调查勘探工作,特别是针对龙门山大山区地形起伏剧烈,出露"飞来峰"石炭系黄龙组、二叠系灰岩, "推覆体"须家河组砂泥岩,激发岩性复杂,受"推覆体"的影响,出露地层破碎,倾角高陡,地覆构造受彭县断层、关口大断裂、通济大断裂的影响,断裂发育,构造复杂;龙门山以外的川西平原第四系卵石覆盖区、河滩卵石区,特别是山前冲积扇无水大卵石区,受成并工艺的限制,不能采用单深井和深井组合井激发,导致深层、海相地层反射资料能量弱,信噪比低、连续性差、分辨率低.通过大炮捡距接收波动方程模型正演与实际激发记录分析认为,龙门山大山区资料品质差的原因是:由于地形起伏剧烈,构造复杂(飞来峰、推覆体),断裂发育,波场复杂,干涉严重,激发、接收条件差,静校正问题突出等导致资料信噪比低、叠加成像效果差,构造落实程度低.根据系统的点、段、线方法试验实践,通过采用"深井、大药量、锑高密度成型震源药柱激发,大炮检距(12km)、高覆盖次数(90次以上)、10Hz低自然频率两串检波器组合接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龙门山大山区采集资料品质;龙门山以外的川西平原第四系卵石覆盖区、河滩卵石区通过改进成井工艺,采用"冲击钻"、"劈刀冲击钻"、"空气钻"、 "跟管钻"、 "挖掘机"等诸多成井方式和成井工艺,在小粒径卵石区单深井,较大粒径卵石区深井组合井,大粒径河滩卵石区浅井组合,大药量、 锑高密度炸药激发,适中炮检距(7200m)、较高覆盖次数(45次)、低自然频率检波器组合接收的方法进行采集,大幅度提高了深层、海相地层反射资料品质;在龙门山大山区沿着河谷尝试了弯线观测方法,所获资料明显好于山区激发、山区接收段资料;同时,尝试了双线观测方法,通过双线可变线元方法的观测,较单线观测成倍提高了覆盖次数,或覆盖次数不变,减小了CDF线元尺寸,增加了空间采样信息,所获资料叠加成像效果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