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細懸浮微粒之特性舆管制策略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吳義林
  • 会议时间:2013-08-01
  • 关键词:大气环境 ; 细悬浮微粒 ; 成分分析 ; 空气质量
  • 作者单位:台湾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
  • 母体文献:2013两岸环保高层专家论坛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3两岸环保高层专家论坛
  • 会议地点:昆明
  •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TM9;TB9
摘要
台湾地区细悬浮微粒之主要组成为NH4+、SO42-、NO3-与OC,且以SO42-和OC所占比例最高;组成比例依区域而变,都市地区之NH4+、NO3-与EC浓度较郊区高,且NO3-亦与光化学反应程度有关而呈现显着的南北浓度变化差异;nss-SO42-除了受到当地之排放源影响外,尚有来自于长程传输;OC与EC之比值则由北向南递增.以时间序列分析法分析细悬浮微粒之长期趋势,结果显示台湾大部分空品区之污染物如PM2.5、PM10、NOx与SO2之年变化率趋势以下降为主.以三维网格模式CMAQ模拟分析各空品区细悬浮微粒之质量浓度,结果均可符合模式模拟之性能评估规范.细悬浮微粒全台之平均成份组成中原生性、衍生性与水分之比例分别为35.2%、31.3%与33.5%;原生性中之主要来源为土壤扬尘等地壳成分,而衍生性成分中之主要成份分别为硫酸盐、硝酸盐与氨盐,主要成分与上述之周界量测结果相似,但是有机碳之差异较大,详细原因仍待进一步分析.以CMAQ-ISAM模拟分析各空品区之点源、线源与面源对硫酸盐、硝酸盐舆氨盐之贡献量,结果显示硫酸盐之贡献源主要来自各空品区之点源,而北部空品区之面源亦为硫酸盐之重要贡献源.台湾地区西部硝酸盐之主要贡献源除竹苗空品区与云嘉南空品区外为线源,而且大都是来自于所在空品区.各空品区氨盐之主要贡献源均是来自空品区本身排放之面源,贡献比例几乎均为50%以上,其次为上风处空品区面源,两者之贡献比例合设均达80以上.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