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2年Dstmin≤-50nT的中等以上地磁暴的行星际源统计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史良文申成龙汪毓明
  • 会议时间:2014-06-01
  • 关键词:地磁暴现象 ; 行星际起源 ; 太阳活动 ; 日冕物质
  • 作者单位:史良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合肥 230026;中国科学院近地空间环境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26;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合肥 230026)申成龙,汪毓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合肥 230026;中国科学院近地空间环境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26)
  • 母体文献:2014年子午工程数据处理与科学分析专题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4年子午工程数据处理与科学分析专题研讨会
  • 会议地点:黑龙江漠河
  • 主办单位:中国空间科学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地磁暴的行星际源研究是了解及预报地磁暴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研究了2007-2012年间的所有Dstmin≤-50 nT的中等以上地磁暴,建立了这些地磁暴及其行星际源的列表.在这6年中,共发生了51次Dstmin≤-50 nT的中等以上地磁暴,其中9次为Dstmin≤-100 nT的强地磁暴事件.对比上一活动周相同时间段发现,在这段太阳活动极低的时间,地磁暴的数目显著减少.对这些地磁暴行星际源的分析表明,65%的中等以上地磁暴由与日冕物质抛射相关的行星际结构引起,31%的地磁暴由共转相互作用区引起,这与以前的结果一致.特别的,在这个太阳活动极低时期内,共转相互作用区没有引起Dstmin≤-100 nT的强地磁暴,同时.日冕物质抛射相关结构也没有引起Dstmin≤-200 nT的超强地磁暴.以上结果表明极低太阳活动同时导致了共转相互作用区和日冕物质抛射地磁效应的减弱.进一步,分析不同太阳活动期间地磁暴的行星际源发现:在太阳活动低年(2007-2009年),共转相互作用区是引起地磁暴的主要原因;两在太帑活动上升期和高年(2010-2012年),大部分(75%,30/40)的中等以上地磁暴均由日冕物质抛射相关结构引起.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