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兴安岭地区第四纪冰川的争议和克什克腾第四纪冰川遗迹的发现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孙洪艳田明中武法东孙继民顾国君
  • 会议时间:2005-08-26
  • 关键词:大兴安岭 ; 克什克腾 ; 第四纪冰川遗迹
  • 作者单位:孙洪艳,田明中,武法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孙继民,顾国君(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局,克什克腾,025350)
  • 母体文献:第六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研讨会中国地质学会二零零五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
  • 会议名称:第六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研讨会、中国地质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
  • 会议地点:内蒙古赤峰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大兴安岭地区是否存在第四纪冰川遗迹一直困扰着中国的冰川学界,因为过去多年来没有找到令人信服的第四纪冰川证据.以严钦尚、俞建章、孙殿卿等为首的老一辈冰川学者从发现的零星微弱证据,提出大兴安岭地区存在第四纪冰川.但这种观点不断被以施雅风、李吉均等冰川学者否定,认为大兴安岭是一种冰缘环境,不可能存在第四纪冰川.半个世纪以来,争论一直存在,该地区的冰川问题研究也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学研究的核心所在.近几年,在大兴安岭南段的克什克腾地区发现保存有大量完整、典型的古冰斗群、角峰和刃脊地貌.这些地貌发育于分水岭,不可能是构造、流水或风化作用形成,只可能是冰川作用的产物.通过对冰斗平坦指数的计算,该区冰斗平坦指数分别为1.7-4.5、4-5和2.3-5,均在真正冰川塑造的冰斗平坦指数1.7-5的范围内.并且该地区还有典型的且配套的冰碛物如侧碛、终碛垅等发育.从而证明了大兴安岭地区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对研究中国甚至世界第四纪以来气候和环境的演变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学术意义.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