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外多聚物对铜腐蚀行为的影响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陈士强张盾
  • 会议时间:2014-12-19
  • 关键词:铜材料 ; 腐蚀行为 ; 胞外多聚物 ; 表面结构
  • 作者单位:陈士强(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环境腐蚀与生物污损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071)张盾(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环境腐蚀与生物污损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071)
  • 母体文献:2014海洋材料腐蚀与防护大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4海洋材料腐蚀与防护大会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X83;X70
摘要
本文通过离心、过滤、透析和冷冻干燥等技术已经成功分离提取到硫酸盐还原菌(SRB)代谢产生的主要有机物-胞外多聚物(EPS).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多糖和蛋白质是EPS的主要成分,多糖羟基中的氧原子和蛋白质羰基中的氧原子能够和Cu+离子发生络合反应.应用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研究了EPS在3.5%NaCl溶液中对铜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浸泡时由于EPS的吸附抑制了Cl-、O2和CuCl2-的扩散,低浓度的EPS能够抑制铜的腐蚀,但是随着EPS浓度的增加,由于EPS对腐蚀产物膜的侵蚀性增强,导致EPS引起的阻蚀作用下降;长期浸泡时铜表面生成一层由Cu2O组成的保护性膜,抑制铜的腐蚀,但是EPS能够在局部破坏铜表面的Cu2O膜,导致局部腐蚀的发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