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濮凹陷现今地温场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左银辉张云献胡杰陈梅黄馨瑶
  • 会议时间:2014-10-19
  • 关键词:地温场 ; 分布格局 ; 岩石热导率 ; 大地热流值
  • 作者单位:左银辉(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河南濮阳457001)张云献(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河南濮阳457001)胡杰,陈梅,黄馨瑶(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
  • 母体文献: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本文对东濮凹陷所有的试油温度数据进行了统计,发现东濮坳陷已经具有大量的温度数据,为系统研究东濮凹陷的现今地温场分布提供基础,结果显示,对干燥状态的岩样的热导率进行饱水的原地校正,其中泥岩、砂岩及膏岩的岩石热导率分别为1.89W/m.K、2.19W/m.K、2.56W/m.K,计算得到东淮凹陷192口井的现今地温梯度32.0℃/km,具有中温型地温场特征,东濮凹陷大地热流值在53.3-73.8mW/m2之问,平均值为65.6mW/m2。从平面分布看,大地热流值分布与地温梯度分布具有相同的特点,在中央隆起带热流值高,在62.0-70.OmW/m2之问,其中桥口断凸最高,达到70.OmW/m2;东部次凹和西部次凹的大地热流值较低,在5 8.0-64.OmW/m2之间,其中西部次凹的长垣东洼陷和南河家洼陷的地温梯度最低,仅为60.OmW/m2;东部次凹的前梨园洼陷最低为62.OmW/m2,高热流带与两个低热流带近于平行相间排列,与该凹陷“两凹一隆一陡一斜坡”的基本构造格局相对应。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