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攀西构造带电性结构特征及其意义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根据电性结构特征、重磁资料、三维速度资料以及莫霍面埋深情况表明攀西轴部岩石圈可能存在厚度较大的基性、超基性岩类物质,它说明这里曾有过岩石圈的破裂活动,大量熔融的地慢岩沿断裂上涌到较高位置,在岩石圈内部形成了很厚的基性、超基性岩的堆积,是地幔柱部分熔融后的残余(Xu,2004),经过2-3亿年的时问,这里的温度分布已经接近岩石圈的正常温度(低于地幔岩的熔融温度),基性、超基性岩变冷固结,并经受了长期强烈的挤压,早已失去了熔融地幔岩的低电阻率电性特征,因此形成了高电阻率、高速、高密度、高磁性的异常,由此推断现今的攀西岩石圈高阻柱可能是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的喷发通道以及巨厚的基性超基性岩的堆积通道。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