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地质工作重要发展领域:"十一五"期间勘查地球化学评述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奚小环李敏
  • 会议时间:2012-01-01
  • 关键词:地球化学勘探 ; 矿产资源 ; 生态评价 ; 地质工作
  •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 100037
  • 母体文献:第三届资源环境与生命过程成因矿物学讨论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三届资源环境与生命过程成因矿物学讨论会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继续推进区域化探与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计划.在区域化探方面,完成调查面积82.93万km2(累计完成756.62万km2),发现异常4 708处,经验证发现各类矿产411处,其中有色金属矿产273处,占66.4%,取得重大找矿突破.开展矿产资源地球化学评价,通过建立典型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来圈定找矿靶区和进行资源潜力定量预测.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方面,完成调查面积26.56万km2(累积完成165.66万km2),建立生态地球化学评价体系,主要针对重金属元素成因来源、迁移转化、生态效应与变化趋势进行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表明,中国土地达到优质级占53%,优良级占33%,较差等级主要分布在中东部经济社会发达地区.土壤有机碳研究表明,全国表层土壤(0~0.2m)平均碳密度仅为3 186t/km2,且各地区碳密度变化幅度较大,说明中国土壤有机碳处于低水平和不稳定状态.“十一五”期间勘查地球化学针对重大资源与环境问题,深化和延拓地质工作内涵,逐步形成矿产资源评价、生态地质科学研究、土地质量与生态评价、全球变化科学研究及基础地学研究等现代地质工作若干重要发展领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