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外合作地质调查及人才培养的视角探讨我国早期地质科学发展的轨迹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徐红燕
  • 会议时间:2010-10-01
  • 关键词:地质科学 ; 合作模式 ; 人才培养 ; 可持续发展
  •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图书馆
  • 母体文献:全国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会议论文集
  • 会议名称:全国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会议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TS9;TS8
摘要
地质学是中国近代科学史上最先从西方引进,并取得显著成就的少数学科之一。我国近代地质学的奠基人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等人学成回国后,充分借鉴此前外国地质学家在中国进行地质调查所取得的工作经验与成就,创办地质研究所与地质调查所。在培养中国地质人才的过程中,引进外国专家、学者,教授地质科学的各专业课程,发挥其所长,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开展合作考察和地质调查。由于西方国家拥有先进的科技水平和强大的经济后盾,使其在与半殖民地的近代中国进行科学合作时往往处于优越的地位。为此,地质调查所秉承“科学的真理是无国界的,但科学人才、科学材料、科学工作的地方都是有国界”的原则,“于欢迎科学合作之中,力持中国主权”。在中外科学合作中,地质调查所以平等合作、互利互惠为前提,维护国家与民族利益,使我国早期的地质科学和地质调查事业在短期内得到迅速发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段辉煌的历史即使在今天仍然值得借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