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MSR2数据的中国北方草原雪深遥感监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杨志远杨秀春
  • 会议时间:2014-11-21
  • 关键词:草原区域 ; 积雪深度 ; 遥感监测
  • 作者单位:杨志远(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哈尔滨150080)杨秀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
  • 母体文献:第六届全国地理信息科学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六届全国地理信息科学博士生学术论坛
  • 会议地点:南京
  • 主办单位: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S81;S18
摘要
雪灾是草原区冬春季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由于雪灾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给当地农牧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直接威胁和制约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微波数据由于能够全天候观测积雪,能够穿透大部分积雪层探测到雪深信息,因此在雪灾遥感监测中必不可少.积雪深度是草原雪灾防灾减灾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对于确定雪灾的范围和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积雪深度反演模型大多基于统计学的原理,采用地面实测数据与物理模型模拟结果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模型系数,建立针对不同区域的反演模型.但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是否适用于中国草原区域,还需要实际检验来确定. 中国北方十省区草原总面积309773km2,占全国草原面积的87.92%。本文以北方草原区为案例区,利用被动微波AMSR2数据,以天为监测时间单元,以旬为监测集成时段,采用Chang等人提出的雪深算法,对2013年10月一2014年3月的中国北方十省区的草原积雪深度进行了系统监测。监测时段内,十省区草原积雪深度均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并在3月份前后呈现下降;空间上草原积雪深度呈现出“多中心”的格局,主要以西藏、新疆、青海、黑龙江等区域为多发区中心;就积雪深度所占的面积而言,监测初期小于5cm的草原区域面积以西藏、青海、新疆、四川和内蒙古较大;积雪深度大于10cm的面积10月份以西藏、青海最大,监测后期,内蒙古、新疆和黑龙江大于10cm的积雪面积增加较多。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