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晚中新世-上新世红河沉积体系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李冬徐强王英民王永凤
  • 会议时间:2013-06-01
  • 关键词:油气勘探 ; 地质构造 ; 沉积体系 ; 地震资料
  • 作者单位:李冬(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7;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北京,102249;中海油研究总院博士后工作站,北京,100027)徐强(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7)王英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100027)王永凤(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北京,100012)
  • 母体文献:第五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五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P73;P54
摘要
红河沉积体系为南海西北部近期新发现的大型远源沉积体系,其主要发育于南海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本文重点利用大量二维地震剖面资料,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对晚中新世-上新世红河沉积体系的识别特征以及平面展布进行了研究,以此为基础划分了红河沉积体系在晚中新世-上新世演化阶段.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地震反射特征的分析,可以识别出三角洲、下切谷、海底峡谷、水道堤岸复合体以及海底扇朵体等沉积;依据红河沉积体系的平面组合和展布特征,可将晚中新世至上新世的红河沉积体系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10.5-5.5Ma(SQ1、SQ2)为红河海底扇发育阶段,以发育大型“三角洲-下切谷-海底扇”为特征;5.5-3.6Ma(SQ3、SQ4)为限制性海底扇-中央峡谷发育阶段,以先发育限制性海底扇,后发育大型海底峡谷为特征;3.6-1.8Ma(SQ5、SQ6)为红河沉积体系衰弱阶段,在研究区内以红河沉积体系主体不发育,海南岛陆坡发育为特征.红河沉积体系是青藏高原隆升的产物,研究红河沉积体系除有利于制定油气勘探方向外,还有助于青藏高原隆升历史恢复、红河袭夺等问题的研究.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