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矿田蓝辉铜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探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福建紫金山矿田是我国东南部重要的斑岩-浅成热液型矿床矿集区.蓝辉铜矿床在矿田中分布广泛,金属量达240万吨.除刘羽、邱小平等从矿物学角度对紫金山铜金矿的蓝辉铜矿进行系统研究外,尚未有针对蓝辉铜矿的专门研究.研究蓝辉铜矿床成因,不仅对矿田勘查意义重大,而且有利于探索斑岩型与浅成热液型矿床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矿体特征,探讨矿床成因,进而提出找矿方向.认为早白垩世约105 Ma,中酸性岩浆沿区域NE和NW向断裂交汇部高位侵入形成花岗闪长斑岩,流体不断与围岩交代反应,产生斑岩型蚀变及黄铜矿-斑铜矿矿化。其后,在100 Ma左右,流体到达斑岩顶面之上的火山岩弯部位,产生浅成低温热液蚀变和蓝辉铜矿-铜蓝矿化,并在一定部位改造、叠加之前的斑岩型蚀变、矿化,最终形成广泛分布的蓝辉铜矿床。在外围大岩里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上杭盆地内火山机构有15个,构造发育,蚀变分布广泛,具有一定找矿前景。在深部认为紫金山深部具有很好的斑岩矿床找矿前景。二庙沟、龙江亭也可应用类似预测方法。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