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剪切带蚀变岩型金矿田构造特征与找矿预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韧性剪切带与成矿关系的研究始于人们对全世界许多金矿床,特别是前寒武系中的大型和超大型金矿床的研究,发现它们均与大型线性构造带(或DSZ)有关。从成矿机理、成矿过程和实验研究方而认识到:剪切带控制金矿带、金矿田、矿床和矿体;剪切构造可以使一些富含硅质的岩石强烈破碎和糜棱岩化,形成多孔隙和晶洞的砂糖状似硅质岩,并可使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构造蚀变形成滑石菱镁片岩等,这些岩石易于在随后的热液蚀变中形成捕获金的岩相;还可使成矿物质重新调整产生新的矿物岩石,使矿质活化迁移,从分散状态聚集成为有工业价值的矿体;同时还能产生剪切成矿流体而形成动力热液脉状矿体。这样,从时间、空间和成因机理上全面揭开了韧性剪切带与成矿的关系。学者由此提出了“含金剪切带型金矿”,M.博纳梅宗等(1986)还认为“含金石英脉”是含金剪切带的一种特殊情况。我国从1986年以来,亦有很多学者开展了韧性剪切带与金矿关系的研究,同时,有许多专家和找矿勘探工作者都已自觉地运用韧性剪切带成矿理论去从事找矿和科研,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