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双对流云线"特征的北京局地暴雨观测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2009年7月13日北京出现了一次罕见的有双"对流云线"现象的局地暴雨,本文对此记载并主要采用雷达资料四维变分同化反演手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空槽、低层风场辐合的有利天气尺度背景下,在北京西南部与河北交界处,由于地形辐合线作用首先出现数个对流单体;同时由于北京城区南部存在伴随中尺度风场辐合的温度梯度带,为单条对流云线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因而出现了对流单体呈东东北-西西南走向线状排列的形态,单条对流云线形成.在出现单条对流云线后,强降水开始发生,对流云线两侧由于强降水产生的边界层冷池出流与环境场的风场形成辐合,南侧出流与环境场的偏南风产生狭长辐合线,北侧出流与附近雷暴冷池及雷暴高压产生的西北气流产生辐合,同时这两条辐合线阻断了环境场对原对流云线的能量和水汽输送,从而原对流云线减弱消失,在其两侧新生出两条新的对流云线.当单体对流发展到成熟阶段,在相对孤立的对流单体之间,边界层相向流出的冷空气出流产生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于是在单体之间形成新的对流单体,造成两条云线之间、单体之间的"缝隙"不断被新生对流单体"填充",最终导致了双对流云线的合并,同时降水进入减弱和持续阶段.在对流云线两侧冷池出流附近,如果环境场存在较强的温度梯度、湿度梯度以及风场辐合,则可以激发出走向与环境风场垂直相交的两条平行分布的对流云线.伴随较强垂直上升速度的边界层辐合线对对流风暴的新生有显著的动力学指示意义,时效约30-60min,如果北京地面较大范围被冷池控制,没有足够强度的垂直上升气流,则预示对流风暴即将减弱消散.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