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潭美”(2013)的移动路径和降水诊断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利用地面高空常规探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数值模式预报资料等,针对台风"潭美"(2013)登陆后的移动路径变化和强降水特征,从大尺度环流背景、物理场等方面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台风移动的路径与副高变化有关,登陆后前13小时由于受副高南缘的偏东南气流影响,其中心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进入江西后受副高阻挡逐渐转为偏西、西南偏西的方向,因此强大的副高是影响"潭美"路径的重要原因.(2)"潭美"登陆后中心附近的风速表现出明显的不对称结构,随着其向偏西方向移动,大风速区呈逆时针旋转,东风分量比西风分量大,这种风场结构中不对称的强风速区转移推动了台风路径的变化,使西北移动的路径逐渐转向为西行和西南行.u分量差与台风移动路径的变化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3)雷达反射率因子(R)的强弱以及回波顶(ET)的高度是造成强降水的直接因素.1h降水量(OHP)产品与雷达反射率以及空中垂直液态含水量(VIL)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南昌多普勒雷达产品1小时降水量(OHP)与实际降水落区有较好的对应,但其量级要比实际降水量明显偏小,平均在50%左右.(4)暴雨强度能从水汽通量散度上反映出来,水汽通量散度越大,暴雨越强.强降水过程的产生与来自西南的水汽输送带密切相关.江西中部大范围上升运动区的出现和发展,为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机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存在是强降水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