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西洋中脊19°S地区脊-柱相互作用研究:来自Sr-Nd同立素的证据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张海桃杨耀民石学法鄢全树
  • 会议时间:2015-10-18
  • 关键词:火山岩 ; 锶同位素 ; 钕同位素 ; 地球化学特征
  • 作者单位:张海桃,石学法,鄢全树(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61)杨耀民(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青岛,266061)
  • 母体文献:中国地质学会同位素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三十周年暨同位素地质应用成果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地质学会同位素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三十周年暨同位素地质应用成果学术讨论会
  • 会议地点:宁波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P73;P55
摘要
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脊-柱相互作用一直是地学界讨论的热点.板块构造和地幔柱在成因上是相互独立的,但当上升的地幔柱靠近岩石圈板块时,两者之间将不可避免地发生相互作用.薄的大洋岩石圈遭受污染少,同位素比值受结晶作用的影响不明显,因此大洋火山岩同位素可为地幔化学的研究提供有效途径.研究区南大西洋中脊19°S (SMAR19°)位于洋脊与火山链交界处,东北向分布有地幔柱成因的Saint Helena火山岛链,包括有Churov,Lev Tolstoy,Bonaparte,Cardon,Dampier等海山;北面分布有Martin,Tetyaev,Cardno等断裂构造.本文结合地幔柱与岩石圈相互作用理论与本文SMAR19°地区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推测Saint Helena地幔柱上升的橄榄质基体与岩石圈下部发生交代反应后的产物分布,以及地幔柱物质水平流动的范围均未能达到SMAR19°脊吸力作用范围内。SMAR19°与Churov海山之间相隔300km,在该间隔中应存在受脊吸力作用与/或地幔柱作用不明显的相对稳定的软流圈区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