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祁连东段花岗岩类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Sr-Nd-Hf同位素证据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李继永牛耀龄陈硕张宇孙文礼刘益
  • 会议时间:2014-10-19
  • 关键词:花岗岩 ; 成岩机制 ; 锆石铀铅定年 ; 地球化学特征 ; 同位素
  • 作者单位:李继永,陈硕(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 266071)牛耀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 266071;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Durham University,Durham DH1 3LE,UK)张宇,孙文礼(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 兰州 730000)刘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 100083)
  • 母体文献: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P54
摘要
对中祁连东段代表性样品的锆石做了U-PbLA-ICP-MS定年,分别获得了青城山岩体两个样品加权平均年龄430.0±4.1Ma,420.2±2.4Ma,以及通渭地区两期侵位年龄440.5±2.5Ma,229.8±1.5Ma。地球化学上,青城山岩体为偏铝质和富钾钙碱性岩类,高SiO2(70.56~75.65wr.%),富钾(K20/Na2O介于0.7~1.5),轻稀土富集(LaN/YbN介于13.63~96.28),Eu整体弱负异常(Eu/Eu*介于0.40~0.96),富集Rb,Ba,K,亏损Nb,Ta,Ti等;通渭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主、微量元素特征和青城山岩体一致。以北祁连蛇绿岩套枕状玄武岩(代表幔源洋壳)和沙柳河片麻岩(代表壳源)作为Sr-Nd-Hf同位素两端元混合计算显示,青城山与通渭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落在了两端元模拟线之间,幔源贡献在70%以上(ISr:0.703785~0.710003,εNd(t):-4.9~-1.3,εAt(t):-2.0~4)。推断中祁连东段加里东期花岗岩的成因很可能是俯冲残留洋壳与陆源沉积物混熔的结果,这种两端元或多端元混熔成因更容易解释介于I型和S型之间的过渡类型花岗岩的成因(Gray,1984;Collies,1996)。此外,本文测定的青城山及通渭地区岩体加里东期年龄,与北祁连洋闭合一同碰撞时限吻合。中祁连地块其它区域如西段肃北、石包城,野马南山岩体,中东段西宁董家庄、新店岩体等同样分布有早古生代花岗岩,与北祁连侵入的同时期花岗岩呈近似对称带状分布,其成因应当具有指示北祁连洋南向俯冲的重要意义。而见于中祁连东段所分布的印支期花岗岩,推测是秦岭晚古生代-中生代俯冲碰撞事件在该区的表现。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