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气象灾害题材影片科普功能和传播力调查对比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张菊芳王丽岩李如彬
  • 会议时间:2011-11-01
  • 关键词:气象灾难片 ; 传播力 ; 科普功能
  • 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华风影视集团 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46 号 邮编100081
  • 母体文献: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会议地点:厦门
  •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2012》导演罗兰·艾默里奇说:“我喜欢描述城市遭受虚拟的劫难,那样会让大家警醒,居安思危。灾难片一直是电影中最受百姓追捧的类型片,这类影片大多涉及到气象灾害、自然灾害。台风、龙卷、地球的未来是什么、人类的生存环境到底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电影这个载体,其影响范围之大程度之深是其它宣传媒体不可比及的。气象、自然灾难题材影片在提供给大众娱乐的同时,在科普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能力等方面,都能起到惊人的效果。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中外灾难片的发展进程,继而对美国和中国的气象、自然灾害影片做综合对比分析。 2010 年中国气象局华风影视集团向国内多所高校发放了2400 份有关从电影“获得科普和提高防灾减灾知识方面”的调查问卷,其中就《龙卷风》(美国)和《超强台风》(中国)、《2012》(美国)和《唐山大地震》(中国)等多部电影设立了“看过”和“印象最深”等多个问题。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传播力方面的差距和原因:我国气象、自然灾害类电影制作水平和传播力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但是这种差距正在缩小。剧作结构、人物设置以及视听技术是造成差距的根本因素。 2.科普功效方面的差距和原因:发达国家的灾难片科普知识巧妙地镶嵌在情节中并推动情节变化。如《龙卷风》,故事中追风队伍一天内追上了破坏力一次比一次强的龙卷,从F2 级一路追到F5,观众情绪被紧张情节牢牢吸引的同时轻易地获得了龙卷风等级划分的知识。国内气象灾害片也设有不少科普知识点,但是知识点未能和情节紧密结合,未能通过故事情节来表达。如《超强台风》,科普点基本上都是由剧中的气象专家以较长的篇幅口述出来,甚至使用大量生涩的专业语言,观众在长篇赘述点上容易“出”戏,这样的信息传播方式相对不容易接受,达不到良好效果。 3.视听方面的差距和原因:电影《2012》的视听效果和影响力达到了世界电影史上灾难题材影片的巅峰。电影《超强台风》《唐山大地震》真正开拓了中国气象、自然灾难题材影片的先河。造成视觉差距的原因除了资金之外,就是缺乏经验,还有缺乏相关方面的重视。文章针对影视主打群体大学生观片状况调查的分析,为提高我国气象、自然灾害影片的制作水平、提高利用电影成为气象和自然灾害科普、成为大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教育手段的水平,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依据。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