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特大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殷跃平
  • 会议时间:2008-09-01
  • 关键词:汶川地震 ; 滑坡 ; 堰塞湖 ; 高速远程滑动 ; 地质灾害
  •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
  • 母体文献:2008中国科协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08中国科协防灾减灾论坛
  • 会议地点:郑州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语种:chi
摘要
汶川地震触发了15000多处滑坡、崩塌、泥石流,估计直接造成2万人死亡.地质灾害隐患点达10000余多处,以崩塌体增加最为显著,反映出地震对山区高陡斜坡的影响差异性非常大,在山顶上的放大作用是非常显著的.通过综合分析堰塞湖库容、滑坡坝高以及坝体物质组成和结构,对地震形成的33处坝高大于10m的滑坡堰塞湖进行了评估,划分出极高、高、中和低四种溃决危险.汶川地震滑坡滑床往往不具连续平整的滑面,“尖点撞击”是极震区滑坡的一大共性,可以分为勺型滑床、凸型滑床和阶型滑床等类型.据实地调查,滑坡附近震毁建筑物垂向震动非常明显,具有“地震抛掷”—“撞击崩裂”—“高速滑流”三阶段特征.在高速滑流中,发生三种效应:1)高速气垫效应,滑坡体由较大块石和土构成,具有一定厚度,飞行行程可达1~3km;2)碎屑流效应,撞击粉碎的土石呈流动状态,特别是含水丰富时,形成长程流滑;3)铲刮效应,巨大撞击力导致下部岩体崩裂,形成新滑坡、崩塌,但是,其厚度不大,滑床起伏不平.本文以北川城西滑坡和青川东河口滑坡为例,分析了地震滑坡高速远程滑动及成灾机理.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